1908年生於臺中豐原。臺北第二師範學校(現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演習科畢業,師事石川欽一郎。1927年水彩作品〈豐原一角〉入選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後入選第4、6、8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和及1至6回「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曾以「早坂吉弘」為名。戰後曾擔任神岡鄉豐洲國校、富春國校、豐原國校校長,退休後擔任明志工專教授兼工業設計科主任。並為「中華民國油畫學會」常務理事、「臺陽美術協會」會員、「葫蘆墩美術研究會」會長等。葉火城創作生涯極長,獲得頭兩屆「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特選,爾後除了擔任評審委員外,直到1991年仍持續提出作品參賽,以真摯、敬業的精神支持臺灣本地的官方展覽並推動地方美術與教育的發展。
葉火城在創作上受石川欽一郎影響,強調寫生精神,早期著重在人物與靜物主題,筆觸細緻恬靜。戰後轉以風景畫為主,隨著畫技的歷練與信心的增長,筆觸更為灑脫自由。特別在建築物等實體上常採厚塗方式,運用畫刀及工整的筆觸,以增加物件的重量感,但在天空、流水等表現則以薄塗、筆調輕盈及暖色調,使色彩與肌理在調和中富有趣味變化。〈朝〉此件作品在清晨時分以窗外庭院的風景,與窗台前靜物為描寫對象,近景窗邊桌上靜物、庭院植物與遠景房屋形成深度空間漸次的鋪陳,其中出現的玩具飛機與坦克車模型,在當時戰爭的氛圍中,令人聯想到作者以此來暗示戰爭時局的情形,用靜謐庭院與戰事騷動的強烈對比,來表達畫家當時配合「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時局色彩的矛盾心情。
在二戰戰火仍酣的時刻下,日本本島如藤島武二等畫家亦被動員進入戰區進行「戰爭記錄畫」的繪製,但臺灣畫壇影響不大,仍以追求鄉土特色的自然景象寫生為主題,是與展覽主導者鹽月桃甫等審查員作風有關。鹽月桃甫認為「只要各位畫家順著自己追求的目標,朝氣蓬勃地表現各自的特色」,即便是表現一草一木的作品,也能反映事變,流芳百世,而堅決反對直接描繪戰爭情景。如此主張強調之下,「臺灣美術展覽會」、「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中與戰爭有關的作品,少有直接表現戰爭實景的創作,此件作品〈朝〉即是在這樣情境下,以一種暗諭的方式來表現具有「時局色彩」的戰爭題材繪畫。
中文作品名: | 朝 |
---|---|
英文作品名: | One Morning |
作品年代: | 1943 |
媒材/分類: | 油彩與壓克力彩 |
尺寸: | 100.7×80 cm |
作者: | 葉火城 |
作者年代: | 1908 - 1993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國美無雙 II - 館藏精品常設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