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匯宇1976年出生於臺灣臺北,1998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2003年自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碩士班畢業。他的創作歷程從2002年開始即以大眾媒體、電視、消費文化、影像生產及日常生活等文化現象及議題緊密扣合。他曾於臺北、北京、紐約、柏林、巴黎、馬德里、洛杉磯、首爾等許多國際展演活動中展出。2007年個展「槍下非亡魂」與2010年個展「使蒂諾斯家庭實境秀」獲台新藝術獎年度五大視覺藝術入圍。
自述從小是個不折不扣的電視兒童的他,在2004-2007年間許多創作皆回應了媒體時代的種種影像觀看、語言習慣及認知思維等文化特性,而他的創作思維與這媒體時代洗禮下的美學表達形式密切呼應。2004-2005年《所以我們反覆呼喊》系列,講述電視肥皂劇(Soap Opera)荒謬的片段式重複語式和一種發洩式的情緒消費;2005年〈Bad〉、2006年〈Dance〉表現的是青少年深受影響的MV文化和自我認同的過程;〈Everything〉採用了類似新聞跑馬燈資訊或電影預告的字體和影像手法,談的是電視資訊的速度感、資訊簡化切割和人們觀賞的視覺刺激與洗腦般的資訊輸入。2007年《槍下非亡魂》系列,藉著警匪槍戰片的類型片語彙,操弄其視覺性的聳動氛圍,藝術家藉由類電視的再現手法,不僅滿足了藝術家慾望的投射,同時也直指當代媒體所架構出來充滿弔詭矛盾的擬真實情境。
蘇匯宇深受大眾媒體文化的影響,他的創作討論的是當今媒體和資訊的無所不在,已和我們的現實身體交融,而我們將不可避免地同時成為媒體化的產物及生產者。
2004-2005年《所以我們反覆呼喊》系列,講述電視肥皂劇(Soap Opera)荒謬的片段式重複語式和一種發洩式的情緒消費。
臺灣的大眾媒體和電視頻道在解嚴後蓬勃發展,1993年隨著《有線電視法》的頒行,開放第四台系統業者取得合法播送權,有線電視頻道的數量直線上升,各種國內外頻道超過了一百家,觀眾的閱聽管道大增,所有的傳播影像和資訊隨著密集而多元的媒體播送,影響著閱聽者的視覺及思維。
蘇匯宇的創作脈絡從他自小電視兒童的視覺經歷發展而來,「看電視」的經驗成為了藝術家作品裡一個非常重要的視覺元素,早期他的創作多半忠實呈現出他作為一個媒體資訊接收者的狀態,而後來漸漸地,藝術家也參與其中成為建構這個視覺幻象與現實的一員。從電視機到今日無所不在的數位媒體,從臉書到攜帶式3C裝置,我們的感知已經無限期登入到這當代媒體的無線網絡之中。如同藝術家所述,媒體映射出人們的潛意識與慾望,已和我們的現實身體交融。我們將不可避免地同時成為媒體化的產物及生產者。
中文作品名: | 所以我們反覆呼喊 No.1 |
---|---|
英文作品名: | Endless Calling – No.1 |
作品年代: | 2005 |
媒材/分類: | 新媒體藝術與錄像 |
尺寸: | 尺寸依場地調整 |
作者: | 蘇匯宇 |
作者年代: | 1976 - |
典藏單位: | 藝術家自藏 |
授權聯繫方式: | 蘇匯宇 |
相關展覽: |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71~1980 ─ 六年級生 |
相關作品: | B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