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藩,1907(光緒33)年6月5日生,1989年7月10日卒,臺灣新竹人。1921年進臺北師範學校就學,1926年自臺北師範學校畢業,任教於新竹第一公學校(現新竹國小),教學二十年(1926-1945)。1946年受聘新竹師範學校美術教師達19年(1946-1964)後,又歷任師大國民教育專修班教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講師、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副教授、新竹師院教授至1976年,可謂一生奉獻教育,也曾任「中華民國全國美術展覽會」、「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評審委員。1974年榮獲「中華民國畫學會」金爵獎。1989年7月10日李澤藩病逝於自宅,享年82歲。1994年8月其後人成立李澤藩美術館。
50年代李澤藩創作開始運用印象派以來各種色點、線條、塊面組合表現實體及抽象的對應空間,空間傳達是李澤藩畫作重要的特色,以對位的方式強調遠景的某一小部份,與近景對照。善用不同藍色表現山景厚度,前景與藍色遠山的對應,不同厚度的對照,拉開了距離感,是為空氣遠近法的延伸,是透過擦洗、重疊之獨特技法捕捉到。曾說,「我的老師石川欽一郎先生的畫以中景遠景為主,我的畫則更加注意近景的處理」。本作畫東埔遠觀山景,東埔環抱在群山之間,雲海蒸騰、高山蒼茫,在雲霧中彷彿世外的仙境。師承石川欽一郎水彩畫空靈的氣質,表現了質感與量感均衡的畫面效果。
1921年進臺北師範學校就學,1922年受教於石川欽一郎先生,1924年參加「臺灣水彩畫會」。1926年於臺北師範學校畢業,1928年第二屆「臺灣美術展覽會」其水彩作品〈夏日午後〉已獲入選,1929年作品〈夕陽〉,再獲第三屆「臺灣水彩畫會」首獎,同年〈初秋城隍廟〉入選第三屆「臺灣美術展覽會」,1938年水彩作品〈午后〉入選第一屆「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其後「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國畫部、西畫部及「臺陽美展」迭獲獎項。其畫風樸實,寫生臺灣山水風景,忠實描繪1930-1990年代臺灣地方城市變遷的時代脈動,有許多城市古蹟、景觀風景速寫,作品反映城市人文。所創水洗、擦、重疊色層等技法表現,自成一家風格。甚至在水龍頭下沖擦洗去大半再重新畫過。其創作不標榜深奧難懂的理論,強調觀察自然、把握靈感、用各種表現方法大膽嘗試。
中文作品名: | 東埔 |
---|---|
英文作品名: | Tung-pu |
作品年代: | 1982 |
媒材/分類: | 水彩 |
尺寸: | 54×78 cm |
作者: | 李澤藩 |
作者年代: | 1907 - 1989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國美無雙 II - 館藏精品常設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