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明治38)年生於臺北。原於東京川端畫學校學習四條派日本畫,後又師事岸田劉生、梅原龍三郎學習洋畫,又受梵谷與萬鐵五郎影響,以粗曠的筆觸、濃厚的油彩與鮮亮的色彩構築具有律動感的油畫作品。自1928年後多次參與「國畫會展」並成為正式會員,「臺灣美術展會」方面獲第8回臺日賞及第9回特選、臺灣美術展覽會賞,參與「臺陽美術協會」之創立,並與西川滿等人創立「創作版畫會」。1939年受聘臺北帝國大學從事生物標本描繪,並自創精密畫描法。在1941年7月起擔任金關丈夫等創辦的《民俗臺灣》雜誌編輯,以版畫及文字連載〈臺灣民俗圖繪〉,留下寶貴的民俗資料,為臺灣近代版畫先驅者。返日後,於1962年完成《臺灣畫冊》,描繪回憶臺灣的風物,卷尾落款題下「吾愛臺灣」以示對臺灣深刻的懷念與情感。1965年在東京舉辦「素描著彩‧追憶之島」個展,展覽內容是其在臺灣調查、寫生之記錄,道盡臺灣在立石鐵臣心中的重要性及對土地的感情。
〈蓮池日輪〉為第5回「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推薦作品。作者以正午時刻太陽倒映蓮池為題材,對於池中蓮花葉子的造型與顏色變化有極細膩的描繪,再鋪陳太陽、白雲和池水的顏色添增畫面的豐富度。時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作者將日人視為象徵日本國魂的「日之本」倒映水中,可謂是非常大膽的表現手法,這是一位熱愛臺灣的日本人面對現實紛擾的複雜心情。
1941年7月立石鐵臣參與《民俗臺灣》的工作,連載〈臺灣民俗圖繪〉,還負責封面裝與小插圖的製作,他以近距離觀察臺灣許多地方各角落的景象、各行業的工作情形、人群中每個人的衣著與姿態、生活習慣與風俗等,並生動的描繪及記錄各種觀看到的細節,為臺灣建構了非常寶貴的日治時期臺灣庶民生活與風俗的紀錄。同時立石鐵臣也經常在《臺灣時報》、《臺灣警察時報》、《文藝臺灣》、《臺灣公論》、《臺灣日日新報》、《新建設》等報章雜誌上發表臺灣各地的風景速寫。
中文作品名: | 蓮池日輪 |
---|---|
英文作品名: | The Water Lily Pond with the Reflection of the Sun |
作品年代: | 1942 |
媒材/分類: | 油彩與壓克力彩 |
尺寸: | 60.9×72.5 cm |
作者: | 立石鐵臣 |
作者年代: | 1905 - 1980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國美無雙 II - 館藏精品常設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