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生於台北,1991自國立台北護理專科學校畢業,1983年至2010年任職於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科手術室。在手術室工作之餘也進修美術設計等相關課程,1994年開始嘗試藝術創作,短短幾年間就成為當代藝術圈受人囑目的新星。1996年起連續三年入選台北獎美展,1997年入選中華民國第八屆國際版畫素描雙年展,1998年參加台北雙年展,1999年參與英國利物浦雙年展,2001年參與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從1990年代末期展現強烈創造力的她,也亦受邀至日本福岡MOMA當代美術館、東京上野美術館、中國美術館、美國強生美術館等地展出。但有趣的是,當她19歲進入醫院擔任護理工作後,便不曾離開過相關崗位,為臺灣的當代藝術社群創造別具意義的跨界經驗。
斯芬克斯是埃及神話中的擁有雙翅的獅身怪獸,具有雌雄兩種面貌,會攔住過路的人,向之詢問繆斯所教導的、有關生、老、病、死過程的謎語。劉世芳借用此一神話寓言,並把自己的形象塑造成為此一探問的角色,牆面上的輸出影像則結合現代醫學顯像與素描等媒介,裡頭指涉著人由生到死的歷程,藝術家則透過她的創作向此一問題提出沉思及發問。
在婦科開刀房等處工作,使她不僅每天接觸到多樣的身體經驗,聆聽不同女性有關身體的經驗敘事,同時,也使她有機會完整看見整個現代醫療體制對於肉體的規訓過程。性別並不來自天生,更是權力建構的首要對象之一。這樣的生涯與經驗,使她的創作一開端便具有濃烈的身體感,以及同樣強烈的性別反思色彩。
究竟現代的身體,是如何為權力凝視的?又如何被再現和陳述?在當代的身體景觀中,所謂正常與異常、健康與偏差的邊界又如何被判斷、描摹?劉世芬從她最熟悉的醫療視覺體系找到了回答的語彙,並且直叩最核心的現代權力技術:解剖。解剖的施展,乃透過外力將身體「內部」按照有意義的秩序,從內到外翻轉出來。藉由次序分明的切割、分類及重新配置,所謂性別特質或正常與否的身體,也在此一過程被論述和界定。如她在〈爸比的饗宴〉、〈膜與皮的三維詭辯〉等作中,對醫療中的權力施展,以及權力體系對肉體及慾望的凝視,展開細膩的批判。
從醫療的角度切入創作,創作也令她及重新檢視既有的性別敘事,以及性別關係深處流動的慾望及情緒。但劉世芬並不認為自己是透過理論來建構自己的創作方法,而是企圖由自身的經驗出發,反身性的觀照自我的肉體與心靈,開拓出可能的自由潛質。由於醫療人員的身份令劉較易取得骨骼透視、基因圖譜及磁核快速造影等素材,更能瞭解這些素材的生產過程及含意,方得以將之拆解與重新詮釋。而在2000年後,她的作品由批判性逐漸開展出對於女性特質與生命感知脈絡的關切,如2001年有著陰性空間特質的作品〈99種關於愛情的基因圖譜—戀人的眼球〉,以及2003年以「娃寶」為主角的影像創作,均充滿著情感與溫度。
中文作品名: | 斯芬克斯的臨床路徑 |
---|---|
英文作品名: | Clinical Path of Sphinx |
作品年代: | 2005 |
媒材/分類: | 綜合媒材 |
尺寸: | 尺寸依展出場地調整 |
作者: | 劉世芬 |
作者年代: | 1964 -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61~1970 ─ 五年級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