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出生於澎湖馬公,成長於穩定的小康公教家庭,五歲之後隨父親轉調舉家搬遷至花蓮,十歲時定居高雄。雖然多次的搬遷,但卻擁有相對平靜的家庭生活。17歲那年的突病,卻將他的人生引導向另一個軌道。身體上的常態病痛,令石晉華的人生及藝術產生了關鍵轉折,甚至成為他最核心的創作媒介,更是他思考人生意義最重要的憑藉。1990年自國立台北師範大學美術系後取得學士,1994年赴美、96年於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藝術創作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此外,1986年曾獲第十一屆雄獅新人獎首獎,2007年獲台北美術獎、高雄美術獎首獎及第十屆李仲生基金會視覺藝術獎首獎等榮譽。
赤裸上身的男人,單純節奏的勞動,石晉華的身體便是他最核心的媒介。經由彷彿宗教式的往復行動,石的作品蘊藏著深刻的生命體悟。鉛筆就像你我,而前者在紙張上留下的痕跡,隱喻著一生。當一支筆劃盡、磨滅,生命也到達終點,無論過程的悲歡。透過如是的行為創作,石晉華為肉身與心靈的永恆哲思,賦予了新的詮釋方式,也藉之與內心世界對話。
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此種存在主義式的提問始縈繞著我們的藝術家。由於慢性病症,他必須依賴機器對身體狀況每天進行測量與紀錄。這樣的日日實行,在石晉華眼光中已恍若有修行的況味。他的代表作品〈走鉛筆的人〉系列,便由如是的因緣而來,在看似單一的行動中,實際上卻刻印入生命的痕跡。生命有如河流,但點點滴滴都需由當事者承擔度過,乃至面對及放下其中的挫折與悲歡。以行為藝術的方式書寫如此的哲學認知,「鉛筆」在此處,不啻已成為生命本身的一體兩面的譬喻。你我的生命,就像一支鉛筆在時空(紙)中一筆、一劃的畫過,最後消磨成空,而留下過程難以辨識的痕跡。有關生的荒謬、活的無常、死亡的自然,與各種世情的輕與重,均在那走筆後留下的「作品」中閃露出層層疊疊的智慧光芒。
若由象徵的角度思索,鉛筆大抵已成為靈魂的同義詞,而眾多的鉛筆在走盡之後所留下的痕跡,即暗喻不同內涵的人生軌跡。一面白牆有如容納人生百態的芥子,縮影著人生的旅程。透過創作,石晉華無疑為我們譜寫出了如何以藝術思索人生存在意義的美學路徑,從而展露內斂、深蘊的獨特風格。由此想,身體的親密性與此世性帶給石晉華的不僅是限制,更是謬思的來源。而他運用以觀照人生的身體媒介,也不隻限於鉛筆、鞋子等替代物,還時常包括身體本身(如肉身與尿液)。有趣的是,2010年石晉華展示了名為〈當代藝術煉金術三部曲〉的創作,藉以反思當代藝術的生產體制,與身體測量等觀念已有所差異,當可視為其創作的新趨向,引人註目。
中文作品名: | 走鉛筆的人 |
---|---|
英文作品名: | Pencil Walker |
作品年代: | 1996 |
媒材/分類: | 綜合媒材 |
尺寸: | 尺寸依展出場地調整 |
作者: | 石晉華 |
作者年代: | 1964 - |
典藏單位: | 藝術家自藏 |
授權聯繫方式: |
石晉華 Email:sjhstudio@gmail.com |
相關展覽: |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61~1970 ─ 五年級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