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2年生於日本長野縣東筑摩郡村,本名堀江藤一郎,因過繼給舅父鄉原保三郎更改姓氏,東京美術學校師範科畢業。1917年來臺灣至1936年返日,期間任教臺灣公立臺中中學校、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及臺北第二中學校,影響多位臺籍畫家如陳進、林阿琴、邱金蓮,及入室弟子郭雪湖等。1919年發起全島性的「素人畫展覽會」,1923年繪製〈新高山之圖〉與〈紅頭嶼之圖〉獻給裕仁太子。1926年開始參與「臺灣美術展覽會」的籌辦,為「臺灣美術展覽會」的幹事和東洋畫部審查員,另組織「日本畫協會」以及「栴檀社」。返日後,在1948年的「文化祭」中,展出《臺灣山海屏風》系列〈內太魯閣〉而引起日本畫壇的矚目。鄉原古統在臺期間藉由臺灣官展系統和教學上的影響,帶領臺灣早期東洋畫的發展擺脫傳統的束縛,開展現代化的技法與觀念的精進。
鄉原古統的作品具有西洋寫生、觀察入微的寫實技法,以細膩描繪著稱,如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展示的〈南薰綽約〉具風格細密、設色妍麗的特點,而巨幅的〈臺灣山海屏風-能高大觀〉則是以渾然蒼勁之枯筆、強烈的墨色濃淡對比,捕捉臺灣高山景色的壯闊氣象。
而此作〈庭院〉相較於〈南薰綽約〉之裝飾性特質,或《臺灣山海屏風》系列的壯闊豪氣,題材顯得清雅與平易近人。此作品大約作於1920年間,約為鄉原古統離開臺中前往臺北任教之際。以緻密的構圖來描繪木瓜樹、火雞、竹籬笆,以墨筆勾線、以膠施彩,設色華麗,餘白處飾以金箔,凸顯出裝飾性的效果,巧妙構成臺灣早期鄉村庭院悠閒的景象。
鄉原古統與日治時期臺灣畫壇的關連性,主要是以「臺灣美術展覽會」審查員、「圖畫教諭」的身分,並透過「栴檀社」等畫會,以引導者的角色致力於臺灣近代美術的推展。「臺灣美術展覽會」的開辦加速傳統繪畫逐漸為近代日本繪畫所取代,引導臺灣畫家以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事物及將感受到的經驗予以再現,以獨特的色彩與光熱描繪臺灣本土景象,造就所謂「地方色彩」的繪畫特質,「臺灣美術展覽會」的東洋畫部更是突顯了此一特質的表現與討論。
中文作品名: | 庭院 |
---|---|
英文作品名: | The Garden |
作品年代: | 1920 |
媒材/分類: | 膠彩 |
尺寸: | 162×230 cm |
作者: | 鄉原古統 |
作者年代: | 1892 - 1965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國美無雙 II - 館藏精品常設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