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天宇1960年出生於台中,1980年省立新竹師專(今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科畢業,2000年獲選廖繼春油畫創作獎第一名。他在藝途發展之初即鍾情於大自然的觀察與描繪,以寫生來直接面對主題對象,大量紀錄景物隨著時間及季節而流轉的細節差異、光影變化。2001年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呈現個展「給福爾摩沙下一代的備忘錄」,持續創繪後在2007年出版作品合輯《空白風景:1700-2000福爾摩沙風景備忘錄》,明確聚焦了他的創作關懷。
洪天宇一方面以宛若田野調查的研究精神,對特定地點的地理、歷史、生物與生態進行考據,結合自己所見及前人的文字紀錄,訴說台灣山林數百年來的故事;另一方面,則藉由「原始風景」和「空白風景」的並置,以連作型態,刻意將自然景物中受到人類文明侵入的部分留空,呈現豐美自然逐步消逝的過程,反映台灣這塊土地在文明進程中所遭受的蹂躪與剝削。2007年以後的《大悲宴》、《祭壇》等系列,從飲食文化切入,以血肉腥羶的怖慄畫面,提醒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勿放任口腹慾望而遺忘對眾生的悲憫,警世意味濃厚。2011年開始的《金權盛世-熱帶雨林》系列,則鎖定國際企業集團對三世界國家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對全球化資本主義消費文化進行直接的揭露與批判。
城市其實就是中國神話怪獸饕餮的化身,牠胃口極佳,吞噬一切永不饜足。......城市將世上一切物產的精華,全吞噬入肚,它總會回報一些酬勞或恩澤給大地吧?!才怪!這恐怕比叫流浪狗吐出肉包子還難,它只能還給大地自然日夜不息的烏煙瘴氣。分秒不停的臭水,一車又一車的糞便,一山又一山的垃圾,還有不知偷扔到哪才好的核廢料。為了進步,我們還渴望更多、更大的城市,天哪!
—洪天宇
美術科班出身的洪天宇,對古典主義、印象派、後印象派的繪畫觀點及技法,都曾心嚮往之並有所深研,最後卻決定捨略這些學院技術,從真實自然景物的觀察理解及個人在台灣母土的生命經驗中去尋找創作的養分,發展自己的藝術語彙。人類與大自然的共生與互動關係,是洪天宇創作探討的焦點,以「留白」為方法,成為他透析當代文明現象的獨特轉化方式。
其持續發展中的《空白風景》系列是以台灣地區的風景為主角,藉著考據、實勘、想像及融會,以連作方式將文明滲透的過程圖式化,用欲蓋彌彰的留白,彰顯文明對自然的滲透與破壞。想像的真實與當下的真實,在他畫中以一種歷時性的序列並置,他的作品也因此跨越了風景在時間及空間上的侷限,使被迫消失景物展現出主動發聲的視覺張力,以此為飽經生態浩劫的大自然發言。
中文作品名: | 空白城市(觀音山) |
---|---|
英文作品名: | City in Blanks (Guanyin Mountain) |
作品年代: | 2013 |
媒材/分類: | 油彩與壓克力彩 |
尺寸: | 174×174 cm |
作者: | 洪天宇 |
作者年代: | 1960 - |
典藏單位: | 私人收藏 |
授權聯繫方式: | 洪天宇 |
相關展覽: |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51~1960 ─ 四年級生 |
相關作品: | 廬山2000年 廬山原貌 苗栗四重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