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天宇1960年出生於台中,1980年省立新竹師專(今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科畢業,2000年獲選廖繼春油畫創作獎第一名。他在藝途發展之初即鍾情於大自然的觀察與描繪,以寫生來直接面對主題對象,大量紀錄景物隨著時間及季節而流轉的細節差異、光影變化。2001年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呈現個展「給福爾摩沙下一代的備忘錄」,持續創繪後在2007年出版作品合輯《空白風景:1700-2000福爾摩沙風景備忘錄》,明確聚焦了他的創作關懷。
洪天宇一方面以宛若田野調查的研究精神,對特定地點的地理、歷史、生物與生態進行考據,結合自己所見及前人的文字紀錄,訴說台灣山林數百年來的故事;另一方面,則藉由「原始風景」和「空白風景」的並置,以連作型態,刻意將自然景物中受到人類文明侵入的部分留空,呈現豐美自然逐步消逝的過程,反映台灣這塊土地在文明進程中所遭受的蹂躪與剝削。2007年以後的《大悲宴》、《祭壇》等系列,從飲食文化切入,以血肉腥羶的怖慄畫面,提醒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勿放任口腹慾望而遺忘對眾生的悲憫,警世意味濃厚。2011年開始的《金權盛世-熱帶雨林》系列,則鎖定國際企業集團對三世界國家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對全球化資本主義消費文化進行直接的揭露與批判。
洪天宇以100年為一個斷代,將他對苗栗生態情境的研究與想像,與當下遭遇文明滲透的真實狀況並置。景物所在的空間是繪畫的主體,時間,則是他作品中另一重要命題。他用象徵、複合的手法,將時間的過程,與受文明侵入後留白架空的空間,凝格在畫幅中,形成獨特的雙向辯證。而作品的畫面,亦隨著歷時性的時間過渡,從早期蓊鬱的野生林地、清領時期的田園景緻、日據時期的低度開發,轉變為當代人口擴展後原鄉綠地消亡的空白景像。洪天宇以一幀幀遺照似的風景特寫,展陳文明入侵自然的歷歷軌跡,以及「空白」將成為往後代代子孫共同記憶的警世勸諭。
苗栗四重奏
站在被墓碑與枯草盤據的山顏之前,想著她人跡尚緲的處女容顏,宛若對著被摘掉花朵的莖桿,心思唯有逃離的渴望。如能閃過最初的嫌惡,滑入光陰的隧道─ 如星辰航過天際,那麼鹿鳴呦呦的歲月便會迎面向你走來,千藤纏繞、幽蘭薰香,短尾柯的嫩芽綠得油亮,樟樹、山棕、肖楠以不同的綠色音階唱出神聖的和諧。甘甜的霧露終年不息地浸潤大地。啊!那是彌猴和雲豹嬉遊的國度,試著揉碎一根草莖在鼻翼廝摩猶能嗅到遠古幽香的氣息。
每到一個城鎮,對照它人口延展與自然退縮的經緯,總是令人費解,為何擺著無數歷史教材ㄧ再證明,再寬廣的沃土也經不起人一代又一代索取,再多聰明巧智也擋不住人口累積生態崩潰。無論是尼羅河、底格里斯河、黃河,都散置著黃沙荒塚供人憑弔的印證,然而從文明的進程看來,人似乎學不來這皎月昭然的定理,為什麼會這樣呢?
也許是因為人擺盪在兩個死亡之間(一是對出生所來處的無知,一是死後去處的不確定),因此只能用胸口尚能呼吸的剎那儘量蒐集、獵取、囤積、消化、沉思或買醉,畢竟那深不可測的黑洞就靜靜地在每個人身旁旋轉,像陰影默默地依附形體。你討好它也罷,你詛咒它也罷,在該來或你認為不該來的時刻,它毫不躑躅地降臨,無論是堆滿了金銀財寶幸福歡樂,或是貧苦卑賤病痛恐懼,都改變不了可預見的結局。我們腳下埋著英雄豪傑或奸徒笨蛋與我何干?來日同樣不知何人踩過我們的墳頂,因此最佳策略便是趁黑夜尚未降臨,領取有限韶光,痛飲甘醇,歡天喜地活在當下。所以我們不願回顧過去,不願想得太遠,不願愛得太深,不願碰觸金錢摸不著的領域。就算那救贖的音符就在花間散播,那永生的承諾就在星辰間傳遞,我們也只能以凡人之軀,面露傻笑地讓它過去。
也許是這樣!
也許是這樣!
-洪天宇
美術科班出身的洪天宇,對古典主義、印象派、後印象派的繪畫觀點及技法,都曾心嚮往之並有所深研,最後卻決定捨略這些學院技術,從真實自然景物的觀察理解及個人在台灣母土的生命經驗中去尋找創作的養分,發展自己的藝術語彙。人類與大自然的共生與互動關係,是洪天宇創作探討的焦點,以「留白」為方法,成為他透析當代文明現象的獨特轉化方式。
其持續發展中的《空白風景》系列是以台灣地區的風景為主角,藉著考據、實勘、想像及融會,以連作方式將文明滲透的過程圖式化,用欲蓋彌彰的留白,彰顯文明對自然的滲透與破壞。想像的真實與當下的真實,在他畫中以一種歷時性的序列並置,他的作品也因此跨越了風景在時間及空間上的侷限,使被迫消失景物展現出主動發聲的視覺張力,以此為飽經生態浩劫的大自然發言。
中文作品名: | 苗栗四重奏 |
---|---|
英文作品名: | Miaoli Quartet |
作品年代: | 1990 |
媒材/分類: | 油彩與壓克力彩 |
尺寸: | 120×120 cm×4 pieces |
作者: | 洪天宇 |
作者年代: | 1960 - |
典藏單位: | 藝術家自藏 |
授權聯繫方式: | 洪天宇 |
相關展覽: |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51~1960 ─ 四年級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