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鉅1959年出生於宜蘭,10歲開始習畫,高中入美工科就讀,1979年獲頒第四屆「雄獅美術新人獎」。1985年發表生平第一次個展「林鉅純繪畫實驗閉關九十天」於台北的嘉仁畫廊,把自己關在玻璃屋內與外界隔絕,並停止言語及閱讀專事繪畫,其行為藝術式的繪畫實驗引起極大的矚目。1986年與高重黎、王俊傑、陳界仁組成創作團體「息壤」,並分別在台北的閒置公寓(1986)及建築地下室(1988、1991)等另類空間推出三次展覽。2002年在北美館進行的「斷境繪畫實驗」,是其第二次以行為藝術作為激發繪畫創作能量的實踐。林鉅的繪畫充滿陰森疏離的神祕主義色彩,1990年代中期以後,常以類聖靈的人物(如觀音、聖母)為題材,交互組構成謎樣關係的家族形象,藉由人物身首不全的殘缺狀態,來展現其對生命課題的種種思考。在油畫之外,林鉅也有許多以水墨為媒材的作品,如2003年以後發展的《枯木羅漢》、《觀自在山水》等系列,並且一貫的以「身體」形態作為他傳遞訊息的重要媒介,在一種融合宗教情境及巫覡靈視的詭譎氛圍中,展現畫家出自本能及直覺的,對於肉身慾望、對於靈魂救贖的審視、反芻與詮釋。
此件作品的構圖讓人想起達文西的名作〈聖母子與聖安妮〉,同樣具有金字塔式的穩重結構,但達文西畫作中那和煦溫馨的氛圍及聖母、聖安妮廣納包容的母愛,在此變成了令人驚愕的景像。屬於聖像的那種虔敬氛圍以及聖母子間應有的心靈交流,被異化為殘缺、衰敗的肉體及怪異的空茫感。母親儘管還保留著聖者的姿態,但卻有著冰冷疏離的神情,兩個小孩被妖魔化,成為失去頭(同時也失去主體意識)的活皮囊。畫中母子的情態或許難以與聖像連結,但同處在生命的廢墟,肉體在受難中相互依附的親情,是他們在聖靈頹圮之後精神上最後的聖性。
林鉅成長啟蒙於鄉土運動的1980年代,20歲時雖以鄉土寫實風格作品獲得「雄獅美術新人獎」,但直到1985年第一次個展以閉關90天、激發內在能量方式進行繪畫實驗之後,才確定了繪畫與自我內在直覺及精神狀態結合之創作方向。他喜歡研讀佛教、道教的經史典籍,對西藏的度亡陰經亦有涉獵,為了尋找與其對生命狀態之思索及宗教哲學觀呼應的繪畫語言,他從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繪畫、中國11世紀以前的水墨、以及佛道人物造像中去尋找創作啟發的靈感。他的繪畫語言亦與其家庭成長經驗相關,從小穿梭在父親工作的屠宰場,豬隻被開膛剖肚流出的臟腑、割喉後噴濺的血花,皆是童年記憶的一部分。林鉅的畫中人物,常以融會古代中西聖像繪畫的風格形態呈現,他們多以沈默且疏離姿態立於萬物洪荒的枯瘠荒地中,但其器官易位、斷首殘肢、男女性徵陰陽顛倒、甚至是食人的樣態,為畫面注入了幽冥且陰森的氛圍。儘管其所描畫的圖象詭異駭人,但懷古式的幽謎場景以及人物超脫痛苦、靜默內觀的情態,也讓畫中死亡幽谷般的氛圍泛出一股救贖的希望。
中文作品名: | 聖母子 |
---|---|
英文作品名: | St. Mother and Child |
作品年代: | 1995 |
媒材/分類: | 油彩與壓克力彩 |
尺寸: | 162.5×131 cm |
作者: | 林鉅 |
作者年代: | 1959 -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51~1960 ─ 四年級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