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則1957年生於高雄岡山,1977年昆山中學高職部美工科畢業。1981年以《中國風》系列獲得第六屆雄獅美術新人獎,1984年在台北美國文化中心舉辦第一個個展「武俠世界」,在繪畫中演繹民間傳奇與武俠漫畫裡詩意的遊俠世界是他此時期的創作方向。李明則1980年代後期的作品轉向個人生活經驗與心靈感懷的描繪,將傳統文人畫樣式轉化為素人式的樸拙稚趣,在故園鄉情的緬懷中,臆造一個充滿老莊禪意與台灣鄉土味的蓬萊世界。
1990年代初、中期,他發展了以單一人物的「面目」來探討人性的繪畫,此後的作品對人性的虛假、造作、迂腐、矯情也時有指涉,但後來又回到了組合片斷故事情節來反映個人悠閒生活情調並諷喻當下社會現實的敘事內容,他極具武俠文化式的遊跡天涯浪漫情懷也完全顯現。2001年以後,他創作了一些運用皮影戲手法的空間裝置作品,以複合了華麗與童趣的野台式劇場來反諷熱門時事。2008年起,發展了一系列用書法線條來描繪故事情境的作品,在豪邁、奔流、有時帶點狂亂的筆觸中,以往藉由扮裝人物來演繹的奇想與慾望不再潛行,畫面成為藝術家情緒及意見的直白表述。
本作在樸趣中帶著絲絲入扣的台灣本土味,是藝術家步入40歲之際的一種回顧與自述。畫中的他跳脫時空羈限,化身為民俗戲曲中扮裝的「李公子」形象,在精神觀想的神遊中,隨心所欲的搬演生活中記憶深刻的種種珍奇故事,如小時候家中遭竊賊侵入的經驗、種樹栽竹的興趣嗜好,亦把自己時常造訪的人事時地物加入畫中,如高雄的孔廟、柴山的榕樹、六龜的原住民等。本作結合了幻想與現實的場景,既是一個慾望浮動的心理空間,也寄寓了畫家對家園的理解以及某種難以名之的鄉愁情懷。
武俠世界是李明則從小在心中渴望的夢境,他仰慕俠客,對《水滸傳》、《三國演義》、《七俠五義》、葉宏甲塑造的諸葛四郎、西洋電影「荒野大鏢客」中那些見義勇為、捨身救人的俠義英雄形象很是神往,這些故事觸發了他對於繪畫的興趣,武俠夢幻加上童年對皮影戲、布袋戲、宋江陣、七爺八爺等廟會奇觀的深刻記憶,皆成為他創作的重要養分。李明則早期的作品即帶有強烈的東方民俗色彩,1990年代初期,他開始在作品中融入個人的生活記憶以及對社會百態的觀察,並發展出結合漫遊想像的「說故事」型敘事圖式。
當時他回到高雄,借住友人開設的台灣民俗藝品店樓上,常騎著摩托車四處探險,極有興味地觀察著南台灣在社會急遽變動下的新舊衝擊,作品也開始出現由藝術家本人化身、手持摺扇、頭戴相公布帽的「李公子」。自此之後,以擬古人物混搭古風物件,在畫中展演現實生活中難以言說的情感、想像與慾望,成為李明則特有的創作圖式。李明則的作品融會了台灣民俗曲藝及常民生活中特有的圖像元素,看似是自傳體的生活記事,卻經由多視點的地誌學式空間、地域色彩鮮明的時事點評,映照出他對生活土地及台灣文化的深度認同與關注。
中文作品名: | 四十而不惑 |
---|---|
英文作品名: | Never Doubting after the Age of Forty |
作品年代: | 1996 |
媒材/分類: | 油彩與壓克力彩 |
尺寸: | 300 × 510 cm |
作者: | 李明則 |
作者年代: | 1957 - |
典藏單位: | 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
授權聯繫方式: | 李明則 Email:t46321@yahoo.com.tw
高雄市立美術館 http://collection.kmfa.gov.tw/kmfa/applydoc.asp Email:servicemail@kmfa.gov.tw |
相關展覽: |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51~1960 ─ 四年級生 |
相關作品: | 台灣頭台灣尾 起心動念-透明的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