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旺伸1956年生於台灣嘉義,1979年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1983年起任職於淡水國中,1984、86、88年分別入選北美館的「現代繪畫新展望」展,在1987年辭教職專事創作;1997年遷居嘉義縣朴子市,1999年底再搬遷至高雄左營眷村的一間將軍宅定居。早年的作品以富含厚重肌理的色塊式抽象繪畫為主,創作的靈感多來自社會及生活環境的心情感思。蟄居淡水期間,他開始發展出對於擾攘紛亂的社會現象、台北都會生活的心靈狀態的一種特殊的觀察與詮釋視角。
他畫自己生活的土地,但卻是從高空俯視的角度,保持著一種超然旁觀的距離;他也畫鄉土景緻的矮房、圍籬、老樹、土地公廟、宗祠、墓地等,但畫面卻總是杳無人蹤。宛如貓、狗或狐狸的獸則成為畫中的主角,牠們形成一個似乎有關係又極為疏離的社群,在一個個神秘、靜謐的場景中搬演種種可笑行徑,如:疊羅漢、走鋼索、舉辦政治座談、搶發言權、驅逐非我族類鞏固地盤等,這些行為模式蘊含濃濃的社會性,既隱喻現實世界的人性百態,也對這些社會現象提出小小揶揄與淡淡嘲諷。
在這個看似祥和的鄉野小鎮中,最突兀的,莫若畫面中心那用在宣傳、集會用途的擴音喇叭。這些指向四面八方的聲音放送工具,搭配畫面下方象徵選舉期間候選人的宣傳旗招,使原本安靜可親的鄉土風光頓顯嘈雜荒謬。蘇旺伸在1999年底搬遷至高雄左營,對充滿了干擾性噪音的選舉及傳媒現象很是反感;此作畫的不僅是他身邊的景物,亦以一種曲折間接的方式,反映他所觀察到的當代社會現象,以及自己的生活心情與感想。
蘇旺伸的作品畫的是鄉土,也是自己生活的心情與觀察,卻以一種幽微但充滿敘事評議的鄉愁語調,展現他對台灣政治、社會及人文現象的關懷。他關注人與土地的關係,卻非採取揭露直諫的方式,而是透過貓、狗等小獸的生存倫理及行為樣態,來映顯人類社會荒謬不文的一面。貓、狗的形像在1988年開始出現在他的畫面中,當時他居住在淡水,對這些動物們在暗夜中的行為模式曾深入研究,並逐漸將牠們變成他演繹社會人文現象的主角。在他的作品中,常可見到關於權力爭奪、利益較勁、分立的情緒、勢力範圍界定等政治意味濃厚的觀察視野;1998年之後的作品,更有極大部分直接涉及了台灣選舉現象的主題。蘇旺伸認為台灣社會普遍存在的對立氛圍,肇因於人的意識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尤其是政治性的操弄,使得族群分化情形更顯嚴峻。在1998年的立法委員及北高兩直轄市長/議員選舉、2000年第二次總統及副總統全民直選、2001年立法委員及縣市長選舉⋯⋯等一連串政治選戰的激化下,他對政治及傳媒亂象的反感也達到高點,並以戲劇性張力強大的虛構舞台,來展現他的批判觀點。2006年以後,他企圖反轉「在畫裏說太多話」的形態,仍不免展露其個人的社會意識,以智性的黑色幽默反映他對台灣社政亂象的點評。
中文作品名: | 自助新村 |
---|---|
英文作品名: | Zizhu New Village |
作品年代: | 2000 |
媒材/分類: | 油彩與壓克力彩 |
尺寸: | 170×140 cm |
作者: | 蘇旺伸 |
作者年代: | 1956 - |
典藏單位: | 誠品畫廊收藏 |
授權聯繫方式: | 誠品畫廊 Email:gallery@eslite.com |
相關展覽: |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51~1960 ─ 四年級生 |
相關作品: | 河邊-渡船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