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章1956年生於彰化,1980年自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其解嚴前後的創作取向,主要以歷史文本為題材來反思台灣歷史發展的頓挫,解嚴前的《傷害》系列(1985-1987)以暗示性的手法喻寫台灣的歷史滄桑;解嚴後禁忌鬆綁,他以《四個時代》系列裏大膽聳動的政治強權肖像,直接反諷兩岸近代史上的政治造神運動,試圖以台灣觀點來重新定位霸權人物的歷史角色。
1990年代中期以後,他以編導的方式創造雜揉古今的矯飾情節,來反映台灣常民文化中的艷俗美學與生活經驗;在《春秋閣》、《春宵夢》、《戀戀紅塵》等系列中,經由模特兒的角色扮演與忸怩作態、俗麗材質的拼貼,合成既復古又現代的蒙太奇式視效,在時空錯置的荒謬中,烘托出台式「小人物狂想曲」般的鄉愁與滄桑,其中浮動的曖昧情慾與台灣艷俗味,既是台灣普羅生活的現象寫照,也可以說是對於台灣社會現象的一種嘲諷詮釋。2001年以後開始發展的〈永協同心〉、〈同舟共濟〉等作品,仍然延續使用本土文化符號的俗艷美學風格,但其後設式的文本則混合了前世今生的業障輪迴觀及「濟公活佛」式的道德勸戒,吳天章一方面企圖以詭譎的黑色幽默提出勸世與警世的教諭,另一方面則藉由台灣民間信仰的價值觀,來揭示與批判台灣政治與社會的亂象。
在吳天章所撰擬的勸戒懺文中,這對孿生兄弟前世是一對義結金蘭的好友,後來為了一位藝旦爭風吹醋而互相廝殺,斷手斷腳慘死街頭,此生再續前緣是要了結前世因緣。藝術家為了突顯業障果報的必然性,以今世的先天殘缺來反映前世的惡行,把他們形塑為必須借助對方的肢體行為能力才能駕馭一台腳踏車的模樣。圖中有如馬戲、特技團的華麗與矯作,在荒謬與詭異中散發出一種令人驚悚的警世意味,而兩人殘缺失能所造成的合則勝、分則敗的互補情勢,也隱約投射了對台灣當代社政現象的勸世警喻。
吳天章的創作歷程 — 不管是在主題的鋪陳轉化或媒材的運用上 — 與台灣整體的時代現象及美術脈動有相當的呼應關係。他是一位具有強烈現實意識及政治敏感度的藝術家,解嚴前後,當激情的台灣社會以街頭抗爭及肢體暴力來表達訴求,吳天章的新表現主義風格繪畫,一方面以狂野、奔放的造型語境來呼應時勢,並以洋溢著恐懼、受難情緒的視覺語彙,隱喻戒嚴以來台灣在歷史、社會、政治、人文的集體傷口特徵,精闢地反映大眾在歷經長期軍事戒嚴的白色恐怖治理後,無法渡越的壓抑與創傷。
以心靈創傷的受難主體來展現大眾的集體潛意識,始終是吳天章創作中的重要母題,1990年代他以台式俗豔美學所創造的一系列作品,看似展現對往日純真年代的緬懷,實際上卻是以塞住的嘴巴、堵住的靈魂之窗等詭態影像,微隱無法說、無法看、被集體壓抑的不安與焦慮。2001年以後,他在作品中強調故事性的展演,藉由殘疾人士、施咒的法術、前世今生的魂魄信仰,營造出符咒式的詭譎氣氛,表面上是在陳述宗教勸世的因果輪迴教訓,卻由畸形者的詭態展演,指向了一個充滿創傷痕跡的命運共同體,並成為一種反映台灣社會病徵、心靈依歸無處的政治性發言。
中文作品名: | 永協同心 |
---|---|
英文作品名: | United in Our Effort |
作品年代: | 2001 |
媒材/分類: | 綜合媒材 |
尺寸: | 135.5×189 cm |
作者: | 吳天章 |
作者年代: | 1956 -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51~1960 ─ 四年級生 |
相關作品: | 春宵夢II 傷害世界症候群 I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