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昌 1949年生於彰化縣鹿港, 1973年自文化學院(今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高中到大學期間曾私塾李仲生習畫長達六年( 1967~1973)。1976~1977年間,郭振昌獲得美國「亞洲基金會」(Asia Foundation)獎助,進行臺灣民間藝術田野調查研究計畫,讓他有機會深入常民藝術與文化生活底層。此深刻寶貴的研究經驗,也成為郭振昌日後極為重要的創作資產。
研究計畫結束後,郭振昌赴臺北任職廣告公司。曾兩度辭去工作嘗試專職創作,但終因經濟窘困而作罷。 1989年41歲的郭振昌毅然辭去工作,再度回到專職創作之途。 1987年郭振昌發表了 80年代間陸續累積的作品。此時,併置古/今、東/西、歷史/文化圖像的拼貼式繪畫,以及獨具特色的黑線帶輪廓描摹等創作語法已大致確立,作品視覺爆發力與衝突性格強烈。 1989年之後,郭振昌的創作質、量均相當可觀,迄今幾乎每一至二年即推出主題系列的作品發表。舉凡臺灣社會各層面的當下現實,均成為郭振昌剖析、諷諭、拆解的議題,深刻地再現藝術家對當代臺灣的觀察與評斷。
臺灣社會的處境與狀態是作者創作歷程中一貫的關注。 1990年代,臺灣意識與中國情結的矛盾與拉鋸,一直牽動著社會各層面的敏感神經。〈中國情結〉一作,作者將這種意識形態拉扯,以誇張的異質造形及飽滿的視覺張力,營造出強烈的暴戾場景,將當下的社會狀態轉化為寓言性的神話表述。
郭振昌在大學剛畢業的 70年代,臺灣經「保釣運動」、「退出聯合國」到「臺日、臺美斷交」等一連串衝擊,激起了知識份子相當程度的民族主義反省與「鄉土意識」自覺。文學界 1970年代初期的「現代詩論戰」以及中期的「鄉土文學論戰」,全面掀起了「面對現實、接近社會」的鄉土文學運動。鄉土關懷的狂潮席捲下,美術界結合了美國懷鄉寫實大師懷斯( Andrew Wyeth)浪漫懷舊風格與照相寫實主義(Photographic Realism)技術,在 70年代後半興起了臺灣的「鄉土美術運動」。
基於早期對臺灣民間藝術田野調查的研究體悟,郭振昌與同時期的藝術家相比,對於「回歸鄉土」的文化呼籲更有其獨到的詮釋。 1977年三月,郭振昌於《雄獅美術》撰述〈鄉土回歸?—試論鄉土藝術的整建〉,一反時下藝壇對臺灣懷舊的浪漫想像,更強調工業化、都市化轉型進程所造成的新、舊社會衝擊,進而提出其著眼當下現實的批判性論述。這種對時代感與社會衝突性的關注,一直成為郭振昌日後創作的切入點。
中文作品名: | 中國情結 |
---|---|
英文作品名: | Chinese Complex |
作品年代: | 2005 |
媒材/分類: | 油彩與壓克力彩 |
尺寸: | 194×390 cm |
作者: | 郭振昌 |
作者年代: | 1949 -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41~1950 ─ 三年級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