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為白(1926-),生於南京市,原名武順,南京私立重輝商專畢業。1948年隨軍來臺,閒暇時酷愛藝術活動。1952年入廖繼春「雲和畫室」學習,正式投入藝術創作。1958年參加第二屆「東方畫展」,正式成為東方畫會之一員。1960年受空間主義創始人封答那(Lucio Fontana, 1899-1968)的啟示,其「空間主義思想」成為日後長期探討的藝術領域。1961年在畫面上以刀割,形成空洞與突起的空間效果。1965年加入「現代版畫會」。1969年開始版畫追求。1973年表現中國人的「人生觀」,以「中國人」原版版畫為代表。1975年開始以靜觀的思想看中國人,再以中國人的靜觀思想看這個世界,代表作為《竹鎮系列》。1983年以後,利用棉布為媒材,開創「淨化藝術」。近年來發展以「朱‧黑‧白」為相,以紙為質,以剪、刀的「破」的嶄新創作手法。
《竹鎮歡喜圖》(1977),本作以臺灣竹山作為取材對象,記錄從南京到臺灣生命痕跡的輪轉,作品構圖類似傳統風俗畫-清明上河圖,表現了民眾辦喜事的熱鬧景象,將生活所見事物納入其中,為當時時代背景見證。靈活的刀趣、犀利的線條、黑白適中的比照,組構成朱氏早期典型代表力作。畫中安逸樸實的鎮民,享受平靜和諧的幸福生活,正是朱為白夢寐以求的境地,也是我們大家所嚮往的世界。
在六○年代現代版畫會與東方畫會、五月畫會同被視為當時畫壇革新三大力量,現代版畫會數度與東方畫會共同推出聯展,兩會會員難以分割,其中朱為白兼具現代版畫會與東方畫會會員身份,作品也積極參與畫會聯展,其版畫創作透過表現性的刀法,黑白對比的效果,樸實、純真的手法來呈現。作品風格有表現人與萬物的關係,以具象表現,有自現實中取材,賦予抽象表現的意味,有以靜觀思想看世界,選擇親切而世俗的題材。
中文作品名: | 竹鎮歡喜圖 |
---|---|
英文作品名: | The Happy Bamboo Town |
作品年代: | 1977 |
媒材/分類: | 版畫 |
尺寸: | 63 x 212.5 cm |
作者: | 朱為白 |
作者年代: | 1926 -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國美無雙 I - 館藏精品常設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