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籍湖南湘潭,1939年生於四川重慶,1960年於臺灣師大美術系畢業並加入「五月畫會」,1961年參加第6屆巴西聖保羅雙年展,1967年移居美國紐約,作品曾入選美國「建國兩百年移民藝術家特展」,曾任教紐約大學藝術研究所、芝加哥藝術學院。其繪畫創作自1967年開始以噴畫作畫,作品有「極淡系列」,1972年繪畫題材轉為以「工業景色」為主,1974年則以望遠鏡頭攝取紐約蘇荷區建築為其繪畫題材者有「蘇荷區」系列作品,1977年繪畫題材轉向以人物為主者如〈華盛頓廣場的音樂〉等,1983年畫法由噴畫轉為以水彩及水墨點於水彩紙上作畫,1987年首次以中國大陸為題材作畫,1991年更以此法仿宋朝〈范寬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1993年則以電腦影像處理畫作,有〈卡拉OK〉等作品。綜觀韓湘寧之創作,從七○年代以「點彩」和「照相寫實」為媒介,至九○年代運用電腦作畫,不論繁華的紐約市景或是寧靜的黃山景致,張張點畫躍現,韻律自出,畫風特殊,若從照相寫實的發展來看,在華裔畫家中韓湘寧是獨具風格的畫家。
韓湘寧從1967年開始以噴槍作畫,作品風格也從抽象轉為寫實,作品透過色點的組合,看似寫實,但畫面如罩著一層薄霧,無法讓人一眼看透,本幅作品是其典型風格,描繪城市一角的市民生活情景,畫面景像雖為悠閒,但朦朧的畫面卻給人一份疏離的隔閡之感。
韓湘寧其創作之時代背景,適逢五○年代臺灣現代繪畫思潮興起的年代,他也積極投入此時的繪畫活動,是「五月畫會」的成員,也參與國際繪畫展覽,在前衛思潮的激盪下,韓湘寧之繪畫創作最早以抽象畫為主,1967年移居美國之後,接觸新的繪畫技法,開始以噴槍作畫並以相機取景,在噴槍作畫過程中,他發現不同的色點組合有如秀拉的點描技法,而有「秀拉之後」系列作品,之後以都市城景等為主題創作出一系列寫實繪畫作品,表現風格由抽象轉為寫實,創作題材也以紐約城市景觀為主,並完成「極淡紐約城景」、「工業景色」、「蘇荷區」⋯⋯等系列作品,都會萬象與人文街景,韓湘寧透過不同的角度與表現技法捕捉城市萬象之態,也是其創立獨特風格的展現。
中文作品名: | 華盛頓廣場的音樂 |
---|---|
英文作品名: | Music at the Washington Square |
作品年代: | 1982 |
媒材/分類: | 油彩與壓克力彩 |
尺寸: | 152.8×228.8 cm |
作者: | 韓湘寧 |
作者年代: | 1939 -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31~1940 ─ 二年級生 |
相關作品: | 聽收音機的街人 王子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