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生於臺中豐原,1955年就讀於臺中師範(今臺中師範學院),師事林之助、呂佛庭,1959年進入李仲生畫室學習現代藝術,1960年開始發表藝術評論文章,並組織畫會、創辦美術刊物及美術相關活動等,於1965年著《為中國現代畫壇辯護》,對於臺灣現代藝術之發展不遺餘力盡其所能的推展;除此之外,黃朝湖對於繪畫創作也從不間斷,其作品曾獲國際美展國際獎七次,入選西班牙國際雙年展四次及米羅國際素描展等,先後於海內外舉辦個展二十幾次,作品獲國內外美術館及收藏家收藏,藝術成就非凡,於2003年被列入世界名人錄。
在大面積的墨象交疊的畫面中,透出無數的空白,黑與白均無形似,作者跳出形象的藩籬,悠遊於幻化的墨象之中,何計人間山水之俗事。
黃朝湖藝術的啟蒙是從進入臺中師範學校就讀才開始的,期間受到呂佛庭、林之助的指導,奠定了繪畫的基礎,畢業之後更積極參與美術活動,以畫會友而結識了霍剛、蕭勤等人,後經蕭勤介紹而受教於李仲生,在李氏的引導之下,轉向現代藝術創作的探討,從此就與戰後臺灣現代繪畫運動結下不解之緣。黃朝湖不僅在推展藝術活動上不遺餘力,在藝術創作上也從不間斷,且展現多種繪畫風貌的轉變,從早期的傳統水墨畫轉入到現代繪畫的創作,雖於六○年代即獲得初步的肯定,但長期以來其在形式、意念與媒材上的探索雖有斬獲,但個人風格特質直到其重新思考水墨媒材的表現性,在八○年代轉向以現代手法表現水墨畫的精神與內涵之後,而有新的突破,「非形之形」、「非山非水」、「得意忘形」等作品,成功塑造了獨特的風格,而後又延續此一階段的創作,開始加強色彩的變化,將彩墨並施,技法相融,發展出「彩墨藝術」的思維,並於九○年代中期藉著各種展覽交流的機會向國內外推介「彩墨」的語彙,藉由「彩墨」再刺激發展新的東方藝術思維,展現其不斷創新的性格,也再次展現其推展藝術的熱忱與執著。
中文作品名: | 非山非水(C) |
---|---|
英文作品名: | Neither Mountain nor Water ( C ) |
作品年代: | 1985 |
媒材/分類: | 水墨與書法 |
尺寸: | 63.5×125 cm |
作者: | 黃朝湖 |
作者年代: | 1939 -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31~1940 ─ 二年級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