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鎮江人,生於北平,成長於富裕的書香門第,祖父是前清秀才,父親是銀行家,從小接受中國書畫的薰陶,1935年進入杭州藝專就讀,1941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48年赴法國進入巴黎洽米雷學院進修,之後定居法國。他將中國傳統藝術的意涵融入西方現代繪畫的形式裡,創造富有韻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繪畫空間。曾在世界各地舉辦180多次個展,現為法蘭西畫廊(Galerie de France)終身畫家,曾獲法國榮譽勛位勳章,藝術文學勳章,巴黎榮譽獎章,並當選法蘭西藝術院(Academie des Beaux-Arts)終身院士等榮銜。
趙無極將熟悉的中國文化重新思考,充分運用中國的書畫情境來表達其畫境,呈現出自西方文化所無法供予的思維意境,儘管趙無極的繪畫是抽象的,但他的作品裡卻隱含著中國書法的金石之美與空間布白的結構,及中國山水畫的幽遠意境。本幅作品色彩深邃澄澈,用筆在大氣之中帶有細膩的變化,畫面迴盪一股穹蒼森渺、浩瀚蒼茫的憾人氣勢,透過稀薄的油彩潑墨與乾澀的筆法皴染,將中國書法線條的優美和山水畫的氣韻融入油畫。如淺絳山水一般,以褐色和白色為畫面主調,融入無數的線條相互交織成一蒼茫的空間,雖是現代抽象繪畫形式,卻表現出中國山水的幽遠意境。
趙無極赴法留學當時正值法國藝壇抽象繪畫興盛之際,又因與當時抽象運動畫家漢斯‧哈同(Henri Hartung, 1904-1989)、蘇拉吉(Pierre Soulages, 1919-)……等結識受到影響,及1950年之後受克利(Paul Klee, 1879-1940)的啟發,於創作中利用線條、景物和時空間關係的處理,後加入中國青銅器的銘文與甲骨文的意趣,逐漸脫離物像的敘述性描繪,走入完全抽象的領域。其早期抽象畫作品裡的符號圖像雖是自創的文字符號,但很容易令人聯想到青銅器上的文字,至六○年代更將書法中的狂草筆法融入,開創出更具宏遠氣勢的繪畫新貌,之後更將中國繪畫意境的追求和西方對時空意念的探討融為一體,為現代繪畫開創出新的視覺領域,成為當代藝術中最具影響力的畫家之一。
中文作品名: | 抽象畫 |
---|---|
英文作品名: | Abstract Painting |
作品年代: | 1969 |
媒材/分類: | 油彩與壓克力彩 |
尺寸: | 200×300 cm |
作者: | 趙無極 |
作者年代: | 1921 - 2013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國美無雙 I - 館藏精品常設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