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生於苗栗通霄,本名朱川泰,1950年國小畢業之後在父親的安排下跟隨李金川學習傳統木雕及繪畫手藝,奠定了紮實的雕刻基礎,1961年開設海洋雕刻社,展開自己的雕刻事業,1966年參加省展獲雕塑部優選,1967年獲省展雕塑部第二名,為對現代雕塑有近一步的了解與探討,遂放棄既有的事業,北上從楊英風學習現代雕塑,自此朱銘從工藝雕刻轉向藝術創作,1976年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木之華」首次個展,即獲藝術界讚賞,而其鄉土題材的創作也獲社會各界的認同,因而成為七○年代臺灣鄉土運動的象徵性代表,同年即獲第14屆十大傑出青年獎及第2屆國家文藝獎,然而朱銘並沒有沉醉在這股光環中,他放棄鄉土題材轉向以「太極」系列的發展而獲得國際藝壇的美譽,成為臺灣戰後雕塑代表性藝術家。
「太極」系列是朱銘捨去鄉土題材為創作的一大轉變,在造形上以簡化的結構表現各種肢體動態,呈顯造形結構中的動靜與剛柔並濟的運動感,此系列的人物非個體性,沒有個人表情,人物是以靜謐安祥表情呈現。
雕塑在臺灣於日治時期以來即呈現弱勢的發展,戰後省展雖設有雕塑部,但仍以傳統的人物塑像為主,
在五○年代現代藝術風潮之下,雕塑並沒有太大的進展,至1975年由楊英風所組成的「五行雕塑小集」
才引領一群年輕雕塑者對於現代雕塑作了實驗性的創作與探討,朱銘是其中的成員。朱銘雖然由傳統木
刻轉向現代雕塑創作,卻能在楊英風的現代藝術理念引導下,以其紮實的造形基礎與精練技法開創新的
現代雕塑的造形語彙,且不斷的創新,從「太極」、「人間」等系列作品,不僅表現對深層文化內涵的美
學探討,也將現實生活與雕塑結合,融入創作,呈現出現代人的生活,展現了現代雕塑的多元與活潑性
美感,從而建立個人獨特風格,並為臺灣雕塑開創新面向的探討。
中文作品名: | 太極對招 |
---|---|
英文作品名: | Taichi Series |
作品年代: | 1991 |
媒材/分類: | 雕塑 |
尺寸: | 100×58×60 cm、95×85×65 cm |
作者: | 朱銘 |
作者年代: | 1938 - |
典藏單位: | 高雄市立美術館 |
授權聯繫方式: |
代理人(林靖恩) Email:jmlib@juming.org.tw
高雄市立美術館 Email:servicemail@kmfa.gov.tw |
相關展覽: |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31~1940 ─ 二年級生 |
相關作品: | 十字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