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生於臺南新營,1956年畢業於臺南高工即進入臺灣電力公司服務,因此結識林勝雄,退伍後經林勝雄的介紹,1961年進入林天瑞美術中心工作,在林天瑞的指導下對藝術有了更多的領悟,並與林氏兄弟三人相互砥礪不斷創作,在偶然的機緣下與顧獻樑認識,並在顧氏鼓勵之下,認定繪畫創作是其天命。1962年獲高雄市青年畫展市長獎,1967年舉辦第一次個展,1974年為了照顧生病的母親返回故鄉新營並以經商維持生計,期間仍創作不輟。1991年就在事業有成之際毅然結束經商事業,專心投入繪畫創作,之後經常與畫友結伴旅遊寫生。於1995年舉辦第二次個展,1997年與林天瑞、王國禎、林勝雄、黃朝謨共同舉辦「高雄畫派五人展」,2006年獲正修科技大學藝術中心之邀舉辦個展,展現其對於繪畫創作的執著。
就藝術創作而言,林加言認為:「要先充實軟體,再來才是硬體。」他簡潔的運用現代語言道出藝術創作必須先重視人文內涵,換言之,即思想內蘊後方能藉由技巧外顯,因此觀其作品除形式外象之外,應有更深一層的思考與對話。
前生今世再相遇,互道珍重,背景時空隧道,化石、貝殼乃時空之遙遠意,而人物與狗可為角色之互換之。(林加言寫於2014年11月13日)
林加言在戰後臺灣美術發展中是一個特殊的畫家,他不是正規美術學校培育養成的,而是跟從林天瑞在工作學習中進入了藝術創作領域,兩者亦師亦友。由於林加言對於繪畫有其獨特的理念與堅持,雖與林天瑞相互砥礪卻發展出自我獨特的風格,在1967年舉辦「林加言魔鬼畫展」的個展即引發關注,而被形容為「一個充滿著死亡、風暴、野獸、鬼魂、夢靨、畸形、怪像及蜘蛛網等恐怖的畫展」,在保守的年代引起了震撼,這個獨特的風貌即成為他日後創作的核心主題,之後因家計等因素沉寂於藝壇近二十年,1995年舉辦第二次個展,展現其對藝術創作的執著。林加言的繪畫風格不僅其人物或風景的題材都帶有一種神祕的象徵或隱喻,如超現實的表現,這份獨特的特質是其與生俱來的,如小學時看到當地仕紳黃媽典因二二八事件被槍斃,在其心靈所造成的茫然感與創傷,使他對於人世間種種事物的感受力有更深一層的哲思,這是受其成長時代及環境所深刻影響與領受的,而非直接來自於西方藝術的養份。
中文作品名: | 對話 |
---|---|
英文作品名: | Dialogue |
作品年代: | 1994 |
媒材/分類: | 油彩與壓克力彩 |
尺寸: | City Corner |
作者: | 林加言 |
作者年代: | 1938 -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31~1940 ─ 二年級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