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生於南投,別名蕭龍,1952年入台灣省立台北師範學校藝術科就讀,成為霍剛、陳道明、蕭勤學弟, 1952年經蕭勤引薦進入李仲生安東街畫室向李氏學畫,為李氏弟子中年紀最輕的一員,1955年臺北師範學校畢業後執教華興中學,1956年入選全國書畫展及省展,1957年獲選代表中華民國參加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並獲頒榮譽獎,為我國藝術家獲國際藝術大展獎項第一人,1960年得香港現代畫沙龍展首獎。1964年赴歐進入法國高等美術學院進修兩年,於1969年轉往美國定居至今,由於工作繁忙而中斷參與藝術活動。
蕭氏早期抽象畫擅以中國金石文字線條表現一種古樸的趣味,本幅作品也不例外,流暢的墨線自然而有節奏,兩側平塗黃色雖然耀眼,卻與主題融洽地結合,渾然天成,整幅作品既生動又和諧。
戰後臺灣美術現代化運動中,「東方畫會」成員是年輕世代的代表,他們對於前衛藝術表現有其獨特的觀點,在東方畫會創始會員中蕭明賢是唯一一位在臺灣出生的藝術家,也是最年輕的一個,卻是最早在國內外展覽中嶄露頭角的,1955年即以一件半抽象作品入選當時保守氣息頗濃的省展,1957年又獲巴西聖保羅藝術雙年展的「榮譽獎」,成為臺灣現代畫家獲得國際繪畫大獎的第一人。蕭明賢的抽象畫創作受保羅.克利(Paul Klee)影響,及運用中國金石文字結構原理,表現一種古拙的趣味,以抽象手法表達「夢幻詩意」與「神秘意味」,蕭明賢雖是臺灣人,但對中國傳統筆墨的趣味極早注意並加以嘗試,為臺灣藝壇所重視。1964年赴歐洲之後,其創作即極少在國內發表,故難以探尋其新的繪畫風貌。
中文作品名: | 形象B |
---|---|
英文作品名: | Image B |
作品年代: | 1963 |
媒材/分類: | 綜合媒材 |
尺寸: | 73.7×117 cm |
作者: | 蕭明賢 |
作者年代: | 1936 -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授權聯繫方式: | Guide to the Use of Image Files and Data from the Online Collection Database |
相關展覽: |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31~1940 ─ 二年級生 |
相關作品: | 形象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