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生於台北,1949年進入台北建國中學,至1955年畢業進入中興大學經濟系就讀。陳正雄自幼喜 好繪畫,中學時已嶄露其繪畫才華,1952年入李石樵畫室研習素描,1954年即以作品〈瓶花〉入選臺陽展,1963年起參加省展及臺陽展並連續三年得獎。由於陳氏英、日文俱佳,對於新的藝術理論之閱讀並無障礙,除了吸收新的藝術思想外,更於1964年開始撰文介紹有關抽象藝術理論及觀念的文章,並積極投入抽象繪畫的創作,美術史家王秀雄曾說他是推動臺灣抽象畫的第一代畫家,並將其繪畫風格分為四個時期:一、具象、抽象徘徊期,二、山水意境的抽象畫期,三、入世內涵的抽象畫期,四、生命躍動的抽象畫期。綜觀陳正雄抽象繪畫早期雖經由中國山水畫意象出發,但其成熟風格的畫作中強烈絢爛的色彩,更超出東方抽象的本質,是一種生命躍動的交響樂。
八○年代之後陳正雄的創作進入成熟的重要時期,也因其對臺灣原住民藝術的深入接觸與研究,以及創作材料從油彩轉為壓克力顏料的運用,在兩者相互的影響之下,陳正雄的作品更為多樣活潑,而色彩的表現上更為大膽而強烈。
陳正雄在校所學雖不是美術,但他鍾情於繪畫創作,高中即入李石樵門下學習,年青時即在畫壇嶄露頭角,曾榮獲省展及臺陽美展獎項,在五○年代末期即著意於抽象繪畫的研究與創作,是其在戰後臺灣抽象繪畫風潮盛行時所作的選擇,也是日治以來在臺灣出生的藝術家中第一代推展抽象繪畫的畫家。其抽象繪畫早期風格與當時投入中國現代畫改革之抽象形式相似,仍有山水畫影像的殘留,陳正雄的創作雖有東方藝術的潛藏質素,但其畫作所呈現的強烈絢爛的色彩及隨性成熟的技巧所營造的氣氛,抒情而直覺,已超越原先東方的情愫,其創作是一種「色彩即造形」的表現,創作達半世紀仍堅守抽象繪畫,堪稱臺灣抽象藝術的長跑健將。
中文作品名: | 愛的火焰 |
---|---|
英文作品名: | Blaze of Love |
作品年代: | 1987 |
媒材/分類: | 油彩與壓克力彩 |
尺寸: | 97×145 cm |
作者: | 陳正雄 |
作者年代: | 1935 - |
典藏單位: | 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
授權聯繫方式: | 臺北市立美術館 http://www.tfam.museum/Common/ContactUs.aspx?ddlLang=zh-tw Email:info@tfam.gov.tw |
相關展覽: |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31~1940 ─ 二年級生 |
相關作品: | 舊樓 紅花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