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水文(1914-),號梅溪,專長膠彩,另善撰寫詩文。曾師林東令,東京淨土佛教學校畢業,後於自勵會中接受林玉山指導,並入「壺仙花果園」接受賴惠川漢學啟蒙。為「鷗社」、「讀書會」、「春萌畫會」、「中國美術協會」、「長流畫會」、「中華民國傳統詩會」會員。並多次在臺展、府展、省展入選及特別獎。曾任嘉義縣文獻委員會委員、省展審議委員、中學教師、臺灣省膠彩協會理事。常以鴿子、狗等動物入畫,刻畫細膩有緻,以植物樹幹陪襯空間。本館典藏《向日葵》、《春光》、《南國初夏》等作品。
作品充分表現明亮的陽光,所造成景色意象。帶著黃綠色彩的樹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著,炎熱的熱浪下,飛來幾隻小小鳥,雖飛不高卻尋找到寧靜的陰影,作為暫時的休憩處所。整體畫面構圖,使人有一種炎炎夏日的閒靜感覺。夾雜的風聲,徐徐輕推著昏昏欲睡的人們,夏日雖是燦爛,但竟然如此的懶散安逸。黃水文的創作表現出臺灣「鄉土性」,對於臺灣特有植物與田園風光的題材,保持著高度的興趣。作品以實地寫生方式呈現,利用色彩的變化表現出立體感、明暗轉折及空間層次。兩株臺灣南部特有的植物椰子高聳直達雲霄,果實累累,葉子片片鮮明,小鳥自由、欣喜地飛翔於朗朗晴空,更襯托出初夏萬物正興、空氣清新香甜的情景,陽光悠悠令人有鬆散安逸的情緒感覺。
1940年國際世界正逢二次大戰軸心國興起的時期,日本在中國發動襄樊之役,歐洲方面德國突破馬其頓防線進佔巴黎。因需加強對殖民地的統治,日本在臺灣實施皇民化運動,鼓勵臺灣人改日本姓名、禁止臺灣人使用陰曆。無論在藝術或文學皆有宣導的牽制氣息。臺灣藝術於此時,或多或少也受到政權統治者管制的影響。臺灣畫家透過繪畫作品表現出家鄉獨特的景物。因是實景物像,畫家盡情揮灑表現,將臺灣本土風光景物如實呈現。
中文作品名: | 南國初夏 |
---|---|
英文作品名: | Early Summer in South Taiwan |
作品年代: | 1940 |
媒材/分類: | 膠彩 |
尺寸: | 153.5×245 cm |
作者: | 黃水文 |
作者年代: | 1914 -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國美無雙 I - 館藏精品常設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