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生於臺灣彰化,1953年學習素描於張義雄,1955年獲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展油畫第一名及全省大專學生美展油畫第二名,1956年自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畢業,與劉國松、郭于倫、郭東榮、鄭瓊娟、李芳枝等人共組「五月畫會」,1963年於日本武藏野大學美術系畢業進入東京藝術大學,1967年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壁畫研究所,返臺任教於國立藝專,1972年任國立藝專美術科主任,1976年獲版畫「金爵獎」,1977年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1982年獲吳三連文藝獎,1999年以〈騎士雕像與裸女〉一作榮獲法國藝術沙龍銀牌獎,2000年又以〈畫室的模特兒〉榮獲法國藝術家沙龍榮譽獎。陳景容雖是五月畫會創始會員,但其繪畫風格並非以抽象畫來表達,而是以寫實的描繪方式刻畫削瘦憂愁的人物及蕭瑟的風景,且擅於運用藍灰色調呈現孤寂冰冷的世界,畫面總是營造出一種神秘靜謐的氣象,極具超現實主義風格。
瘦削的裸女及灰藍、灰綠的色調是陳景容繪畫作品的典型元素,簡練精緻的描繪及嚴謹的構圖反映了作者對創作的執著態度,雖然畫面呈顯靜謐的氣氛,畫中深情憂鬱的女子形象,透露著一股哀傷的情愫,在寂靜的畫面中顯露出藝術家內心深處寂靜的獨特情境。
陳景容1967年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壁畫研究所,是繼日治時期臺灣前輩美術家之後於戰後第一位由東京藝術大學畢業的臺灣畫家,留日期間與日本知名畫家長谷川路可、島村三七雄、野田哲也、竹內和子、 野田喜一、小磯良平⋯⋯等師長及畫友交流,在學習的過程中給予陳景容很大的幫助,使得其繪畫更為精進。學成回國任教,在日所學畢畫壁畫在臺灣的繪畫環境中一直未能獲得發揮,但陳景容卻能在版畫和油畫之中開創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他認為「藝術的創作是孤獨的」「畫家必須耐得住寂寞,有時寂寞也是很美的。」所以灰冷的情境、削瘦憂愁的人物、荒涼的風景和灰冷的色調成為他作品的典型情境,廣場、靜物、裸女、騎士則是他經常運用的題材,他揉和了古典與超現實主義,呈現出神秘風格,是其獨樹一格的風格表現。
中文作品名: | 午夜 |
---|---|
英文作品名: | Midnight |
作品年代: | 1972 |
媒材/分類: | 油彩與壓克力彩 |
尺寸: | 193×130 cm |
作者: | 陳景容 |
作者年代: | 1934 -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31~1940 ─ 二年級生 |
相關作品: | 有牛頭的靜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