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生於南京市,本名吳世祿,1949年跟隨國民政府軍隊來臺,任職空軍總部與夏陽同事,兩人皆愛好藝術而成為莫逆之交,並於1950年一同進入臺北「美術研究班」研習與李仲生結識,1951年入李仲生安東街畫室習畫,1952年起與歐陽文苑、夏陽於臺北龍江街軍用防空洞成立畫室前後達七年。
吳昊是「東方畫會」創始會員中未前往異國發展的成員,吳昊獨留臺灣,卻使他成為「東方畫會」歷屆展出最重要的代言人,而1984年「東方畫會」導師李仲生去逝,吳昊更擔起成立「李仲生現代繪畫文教基金會」的大任,並出任該會董事長。吳昊也是「東方畫會」八大響馬至今依舊專事創作者之一,他的畫風獨樹一格,始終忠於中國民間藝術色彩的具象繪畫路線,至今仍創作不輟。
本幅作品原由席德進收藏,席氏去世後經其基金會捐贈本館收藏,是吳氏早期難得一見的作品,以細膩的線條描繪如戲偶的人像,造型簡潔姿態曼妙,襯以如壁畫般的色彩,在古樸中增添一分神祕感。
少年時的吳昊經歷國共內戰烽火交替的洗練,年僅十六、七歲便隨著表嫂一起來臺,因生活困苦而入伍,卻也在軍中開啟他人生的另一扇門,因此人生的機緣對吳昊而言是決定他走向繪畫創作重要的關鍵,1950年他在劉獅開設的美術班學習認識李仲生,之後正式師承李仲生,在創作思想上與技法上得到大的啟發,在克難的時代裡他以防空洞充當畫室,吸引了「東方畫會」成員和一些藝術家在此聚集討論藝術,無形中讓吳昊日益精進畫藝增長。吳昊師承李仲生感受其前衛的教學精神,但吳昊在創作上卻堅持自己的理想,他著重東方精神與色彩而發展出獨特的風格,他特別強調線條的重要性,許多作品摻雜中國民間圖騰與吉祥圖案造型乃得自於母親精湛的傳統刺繡技藝的影響,其創作出繽紛飽滿色彩的作品,是在歷經酸甜苦辣的人生中,選擇了童年裡最美好的回憶來創作,這些造形意象豐饒的構圖充滿了年節喜慶味道,是其掙脫現世無奈的枷鎖束縛的表現,讓我們體會其生命綻放的喜樂與真誠的感覺。
中文作品名: | 抽象 |
---|---|
英文作品名: | Abstraction |
作品年代: | 1959 |
媒材/分類: | 油彩與壓克力彩 |
尺寸: | 72.5×91 cm |
作者: | 吳昊 |
作者年代: | 1932 -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31~1940 ─ 二年級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