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陽本名夏祖湘,1932年生於湖南湘鄉,從小失怙由祖母養大,1945年小學畢業由姑母資助入私立鍾英中學,後轉入南京市立師範就讀,1949年從軍隨陸軍部隊來台,同年8月轉調空軍總部與吳昊同事,1957年與吳昊兩人結伴入台北漢口街「美術研究班」隨黃榮燦、朱德群、李仲生等研習,因無力負擔學費而終止,後來進入李仲生「安東街畫室」學畫,結識蕭勤、霍剛、李元佳等人,早期畫風受機械主義影響,嘗試分解傳統人物造型再重組,代表作有〈飛天〉等。1957年「東方畫會」成立,夏陽即為發起人之一,此時畫風受抽象表現主義影響,採取自動性技法繪畫。1959年自軍中退伍入國語日報社任美術編輯,1963年出國先赴義大利後轉往法國,旅居法國期間發展出「毛毛人」系列作品,1967年赴美定居紐約以修護古董維生,1977年受美國照相寫實主義影響,畫風轉為照相寫實風格而有「黑白系列」、「邊色系列」、「單人系列」、「都市之鳥系列」等作品發表,1992年返台定居仍繼續創作,現居於中國大陸。
本幅作品是夏陽「毛毛人」系列的作品,畫面背景以色塊平塗,簡潔而明快,幾何色塊是受到極簡主義硬邊繪畫的影響,在幾何色塊所交織的視覺空間裡,以躍動的筆觸畫出不定形的人像,在安定的空間裡,有著一股衝突又矛盾的動感。
夏陽與其他東方畫會成員一樣,大多是在大陸經歷戰亂之後來到台灣,在生活困苦的年代對於繪畫仍抱持著一股不變的熱忱,夏陽與吳昊在軍旅結識,因喜愛繪畫一起師承李仲生,而成為「東方畫會」八大響馬之一,也與其他東方畫會成員一樣,因對繪畫藝術的執著,為拓展對繪畫的學習與創作領域而離開台灣,經歷中西繪畫思潮的衝擊與思辨,更在文化與社會的受融中將生活的感悟轉換成繪畫呈現其特殊的繪畫風格,「毛毛人」系列是其典型代表風格,以中國多變的線條呈顯人物的漂移不定的變動感,之後發展至以往來匆匆都市人群為題材,呈現人物的移動或瞬間的動態,而其表現不定感的動態畫面,暗示都市社會的疏離。
中文作品名: | 人 |
---|---|
英文作品名: | Figure |
作品年代: | 1965 |
媒材/分類: | 油彩與壓克力彩 |
尺寸: | 79×79 cm |
作者: | 夏陽 |
作者年代: | 1932 -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31~1940 ─ 二年級生 |
相關作品: | 繪畫BC-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