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武勇,1920年生於臺南市花園町2丁目。1933年考進高等學校尋常科就讀,認識鹽月桃甫(1886-1954),影響其日後繪畫的發展。1941年臺北高校第一名畢業後,考入當時第一流的日本東京帝大醫科,向日本「獨立美術協會」會員樋口加六習畫。求學期間,曾因親眼目睹過盧奧作品〈郊外的基督〉而深受感動,影響其日後的創作風格。1943年24歲以〈十字路〉入選日本第十三屆「獨立美術展」,繪畫指導老師樋口加六曾指出他當畫家比當醫生更適合。1948至1952年間參加每屆「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皆獲出品。1951年作品〈離別〉,獲「臺陽美展」首獎。1953-1955年,許武勇獲美國國務院外事總局(後來的安全總署)獎學金,留學美國柏克萊大學研究公共衛生。1987年因歷經大腸癌開刀,自覺生命短暫,開始準備開設「許武勇羅曼美術館」,後因經營問題考量而放棄。
〈丘上之街(臺灣)〉為許武勇1943年東京帝大準畢業生時期的作品,與同年〈十字路〉入選日本第十三屆「獨立美術展」作品風格和構圖類似,作品具有職業級畫家的水準。畫面左方的女孩望著前方,背後是象徵臺灣家鄉的房屋,右邊的牛隻頻頻回首眺望家鄉,傳遞出旅居海外求學遊子思鄉的心情。面對往後延伸過去的街道,女子冷靜沉著的臉部表情,顯示出許氏對未來路途抉擇的徬徨,但又充滿一定的信心,心中有所定見存在。許武勇的繪畫題材豐富多元如風景、花卉、宗教、傳奇故事等,展現臺灣濃郁的原鄉情懷。在繪畫上受到鹽月桃甫的啟發,也曾著迷於立體派風格,以及夏卡爾式的浪漫世界。他的創作觀結合理性的科學思維與感性的藝術表現,無論是哪種風格方式,唯一不變的是許武勇始終是以最誠摯的情感,一草一木地勾勒描繪出心中永遠超脫俗世凡塵的桃花源地。
許武勇是一位非學院派出生的臺灣資深前輩畫家。許武勇生長的時代背景為臺灣抗日情緒緩和時期,在當時普遍屬於泛印象派的風格盛行,幾乎見不到以西方立體派精神入畫的時代中,許氏於高校就讀期間開始以立體派風格〈自畫像〉公開發表作品,受到當時文學家兼詩人根津金吳教授讚賞。公費留美期間,見識到許多現代藝術前衛畫家如畢卡索、布拉格等人作品,加深對立體繪畫風格的喜愛。返國後,許武勇在「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連續十年展出立體主義畫作,被劉國松讚揚為「我國唯一立體主義者」,也曾被李仲生稱許為「紀元美術展」中最新穎代表者。許武勇因受到二二八事件,親朋好友遭遇不測影響,他選擇擔任醫師平淡度日,但其畢生藝術創作生涯始終持續發展,未曾中斷過,使其最終在臺灣藝壇受到矚目,擁有一席之地。
中文作品名: | 丘上之街(臺灣) |
---|---|
英文作品名: | A Street on the Hill (Taiwan) |
作品年代: | 1943 |
媒材/分類: | 油彩與壓克力彩 |
尺寸: | 60.5×71.5 cm |
作者: | 許武勇 |
作者年代: | 1920 -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國美無雙 II - 館藏精品常設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