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界仁1960年生於台灣桃園,1986年與高重黎、王俊傑、林鉅組成創作團體「息壤」之後,曾分別在台北的閒置公寓、地下室、街頭、海邊等另類空間呈現實驗性格強烈的行為表演藝術。1996-1999年以電腦修改歷史刑罰照片所創作的《魂魄暴亂》系列,顛覆了影像作為一種真實證據的刻板印象,並透過歷史系譜學的方式突顯權力的宰制與其殘酷的一面,揭露人類潛意識中的野蠻獸性。
2000年以後的作品以錄影裝置為主,藉由影像時空的穿叉與交織,來突顯過去、現在、未來的關係,並對歷史的真實性、主體與他者間觀看/宰制的權力關係、人的生存處境等議題進行探討。其創作取材的內容,亦逐步轉換到由歷史現實所造就的當代台灣,並從宏觀歷史與微觀個人的對照角度,深入全球化發展下台灣產業變遷後邊緣化勞工、弱勢者的生活處境,探討他們的生命經驗與社會變動的關係。陳界仁通過影像,以批判性思考的角度討論台灣當代社會問題。他認為目前的社會狀況、大眾生活情態及經濟生產模式,背後皆鑲嵌著縱向與橫向交錯的文化、歷史複雜因果。他站在一個辯證之位置,探討其中意義生產的政治運作、權力關係,並經由影像的張力,將隱藏在現象底層的體制性壓迫呈現出來。
本作以失業勞工和荒廢了多年的成衣加工廠為敘事鋪陳的主題,勾勒台灣加工業隨著跨國資本主義全球化而衰頹的歷史,藉以呈現區域產業蕭條下弱勢族群的時代命運。陳界仁邀請該工廠的失業女工重回已廢棄7年而荒蕪的原始工作場域拍攝,利用融入舊紀錄片的方式,以回憶、事件和生活細節來連結當下與過去的關係。影片中女工佈滿歲月痕跡的臉龐,和工廠佈滿灰塵且傾頹的空間意象,在靜默中映照出複雜的心理空間,喚起觀者對加工廠的歷史記憶,以及對自身生存狀態的反思。
陳界仁擅於藉由影像與歷史對話,表達難以言說的台灣人內部經驗。而此一「內部經驗」,又與戰後以來台灣在黨國體制下分斷的歷史、以及在全球政治社會的邊緣處境緊密扣連。陳界仁的作品常將歷史當作討論台灣當代社會問題的隱藏性背景,顯影反思性思考的重要性。他主張應從具體的在地生活經驗中,去探討戰後以來整個政治、社會和經濟體系附加給我們的世界觀。如:台灣如何在韓戰爆發後的美援支助下,成為依賴美國的被殖民國家,被整編入全球資本主義系統,並形成文化、經濟上的宰制關係。他亦關切威權體制如何內化於戰後成長世代的心靈中,戒嚴期間的國家層次的體制性暴力,以冷戰封鎖、白色恐怖、思想檢查等不同的方式,摹塑出生活、文化、意識形態中普遍的恐懼症,即便台灣已進入自由民主時代,戒嚴體制所遺留下來的禁錮,仍舊是一種作用在思維、甚至是行為中的無形力量。他藉由影像的張力,大膽地指出這些看不見、碰不到、卻早已被日常化的生活經驗及意識型態之網,銘刻影像中無名者的生存現實,並鼓勵觀者一起尋求可能的出路。
中文作品名: | 加工廠 |
---|---|
英文作品名: | Factory |
作品年代: | 2003 |
媒材/分類: | 新媒體藝術與錄像 |
作者: | 陳界仁 |
作者年代: | 1960 - |
典藏單位: | 藝術家自藏 |
授權聯繫方式: | 陳界仁 Email:studio2.chen@gmail.com |
相關展覽: |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51~1960 ─ 四年級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