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英夫又名村上無羅,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日本畫科,師承結城素明,日治時期來臺期間曾任職基隆高等女子學校教員。1930年與鄉原古統、木下靜涯、那須雅城等日籍畫家及林玉山、陳進、郭雪湖、蔡品等臺籍畫家等組成臺灣當時最大的東洋畫民間團體「栴檀社」。並為「臺陽美術協會」會員。村上英夫繪畫以臺灣民俗風情風景為主要題材,運用傳統日本繪畫技法,並以幾何形狀簡化畫面,搭配鮮麗的色彩,具有高度的裝飾性效果。作品曾入選「臺灣美術展覽會」10次、「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2次,〈基隆燃放水燈圖〉乙作並獲得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特選的榮譽。曾於《臺灣時報》發表〈木下靜涯論〉等文章。
〈基隆燃放水燈圖〉作品描述基隆中元祭活動,以田寮河上木橋作為襯景,橋上護欄佈滿旌旗,戎客船隨著海波搖曳,磚紅洋樓左右各一,窗邊站滿看熱鬧的婦女。作者利用遠、中、近景三處參與各種祭典活動的隊伍,兩旁夾道觀賞的人潮與小狗,充分表達出民眾熱烈參與活動的情緒,右上與左下角各有貼金箔的三角形區塊,這種裝飾性的手法常見於日本桃山時代繪畫作品中,具有暗示超越現世的另一個世界的意味。作品於1927年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獲得特選,評論「樸素手法描寫人間百態,具時代意味,細膩而有韻味。」而自第二回「臺灣美術展覽會」起,多位臺灣畫家受此影響,亦開始以類此描寫臺灣風俗民情為題材的作品出品。
日本殖民政府設置「臺灣美術展覽會」,除推廣藝術外,更希望畫家把「蓬萊島之人情、風俗及其生活點點,廣泛地介紹給社會大眾」,以發展臺灣獨特的「地方色彩」繪畫風格。本件作品以基隆中元祭典為題材,符合審查員所期待形塑「臺灣美術展覽會」的走向,而以殖民者「日本人」的角度觀看殖民地民俗活動,是一種選擇、擷取、組合再現主觀性、甚至是增添想像的產物,對作者「日本人」的觀看角度,也就充滿了異國情趣意象的呈現。
中文作品名: | 基隆燃放水燈圖 |
---|---|
英文作品名: | The Ghost Festival in Keelung |
作品年代: | 1927 |
媒材/分類: | 膠彩 |
尺寸: | 198.5×160.5 cm |
作者: | 村上英夫 |
作者年代: | -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Email: artnet@art.ntmofa.gov.tw (04)2372-3552分機363 |
相關展覽: | 國美無雙 II - 館藏精品常設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