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村1957年出生於台灣彰化,1976年進入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1980年獲雄獅美術新人獎;1981年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於新竹師專美勞科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參加林壽宇策劃之「異度空間」展,1985年再與莊普、賴純純、胡坤榮等人共組「超度空間」展,自此之後,張永村的創作型態走向多元,從繪畫、裝置、行為藝術、公共藝術,到詩歌、音樂、舞蹈、社區營造、社會運動等領域,皆有他活躍的身影。
他主要的創作系列有下列幾項:《文明躍昇》系列(1977)主要為水彩畫,以藍色為主調、幾何圖形為造型元素,交互堆疊出繽紛且富韻律感的城市意象。《水墨變法》系列(1984)以抽象水墨的空間裝置形式,對傳統水墨的表現手法及展示方法展開變法與革命。《能源抽象》系列(1990)為綜合了繪畫、音樂、舞蹈、祭禮與詩文的跨界行為表演,以此作為藝術家個人創作能量發抒及自我生命轉化的路徑。《鄉土》系列(1996)展現他對台灣地理人文的觀察與詮釋,以畫面的平行切割、不同媒材的堆疊、肌理的創造,來展現台灣自然風土的多元面貌及豐美內質。《社區關懷與社會運動》系列(1987-2007)則代表他以一位關懷社會整體發展的熱血行動者,持續參與各類政治性、公益性、服務性活動的內容與過程。
張永村對水墨畫傳統的全面解構與顛覆,在突破筆法及媒材的圈限之外,亦融合了裝置、地景、環境藝術的創作質素,使其在三度空間中敞開變化發展無限可能。他在墨點的創造上不拘一格,自由潑墨揮灑,夾雜西方設計概念中的點、線、面、圓形、三角形、曲線等造型,應有盡有;有時只用紙墨不用筆,經由行動過程在數十甚至上百公尺的長幅宣紙上,創造出墨海翻騰的氣勢與波動意象;以裝置手法進行空間布署,形成多向度、全方位且無限延伸變化的流動形態。此作即為兼具上述創作實驗特質的代表作品之一。
張永村大學時期,正值「鄉土運動」氛圍下的超寫實及各類寫實畫風風行的時段,此時他即捨棄蔚為時潮的農村景緻,專注於闡釋城市意象的《文明躍昇》系列,並以藍調的幾何切割圖示,作為他進入藝途的試金石。1983首次個展時認識了影響他此後創作思考方向的林壽宇,並開始展開讓作品走出畫布、畫框的侷限,在空間中演示其「存在」與「變化」可能性的多元實驗。自此之後,他的創作從平面走向三度的實體空間,在水墨與抽象、低限與無限、規律與偶然的多重實驗中,進行多材質、多次元、多向度、全方位的延伸探討。這個在藉由造型物與空間激撞來創生無限變化的過程,充滿了身體實踐與精神超越的「行動」感,張永村由此而發展出一種藝術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包的創作理路,並從視覺藝術的造型創造領域,跨足到行為藝術、表演藝術、社區營造及社會運動的天地中,足跡並踏遍全台灣。
中文作品名: | 江山萬里 |
---|---|
英文作品名: | Extensive Landscape |
作品年代: | 1989 |
媒材/分類: | 水墨與書法 |
尺寸: | 126×10000 cm |
作者: | 張永村 |
作者年代: | 1957 - |
典藏單位: | A-7958 當代藝術提供 |
授權聯繫方式: | 代理人(陳美芳) Tel:0926-286-948
A-7958當代藝術 Email:a7958.arts@msa.hinet.net |
相關展覽: |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51~1960 ─ 四年級生 |
相關作品: | 水墨變法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