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則(1957-),生於高雄縣岡山鎮,1977年崑山中學高職部美工科畢業。1981年以《中國風》系列獲得第六屆雄獅美術新人獎;1996、1997及2002年分別獲邀參加澳洲昆士蘭美術館的「第二屆亞太三年展」、「第47屆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日本福岡亞洲三年展」等國際大展中展出。武俠世界是李明則從小心中渴望的夢境,他仰慕俠客,對水滸傳、三國演義、七俠五義、葉宏甲塑造的諸葛四郎、西洋電影「荒野大鏢客」中那些見義勇為、捨身救人的俠義英雄,這些故事觸發了他對於繪畫的興趣,武俠夢幻加上童年對皮影戲、布袋戲、宋江陣、七爺八爺等廟會奇觀的深刻記憶,皆成為他創作的重要養分。
李明則長年蟄居於高雄左營的眷村,對畫室左近的蓮池潭觀察入微。其筆下的《左營蓮池潭》不但如數家珍般的隨性演繹他生活中的種種珍奇故事,也富含此地雜揉著儒、道、釋信仰的民俗典故與地標景物,如:「春秋閣」外騎龍的觀音聖像、「龍虎塔」由龍喉出虎口以求逢凶化吉的傳說、「清水宮」頂清水祖師巨大的莊嚴法像、代表有教無類儒學傳統的「孔廟」、「北極亭」足踏龜蛇的玄天上帝凜然的手持七星寶劍守護左營……。此外,李明則還不時隨心所欲的跳脫時空,在畫面中加入坊間武俠小說或連環漫畫才有的遊俠舉措。《左營蓮池潭》經由畫家主觀的想像與建構,展現了李明則遊藝不羈的想像世界,以及他對當代臺灣的社會觀察與民情詮釋。
1980年代後期的作品轉向個人生活經驗與心靈感懷的描繪,以素人式的樸拙稚趣,在故園鄉情的緬懷中,臆造一個充滿老莊禪意與臺灣鄉土味的蓬萊世界。90年代他發展了以單一人物的「面目」來探討人性的繪畫,如1995年的《起心動念》系列,藉由佛教菩薩、文人士大夫或親切、或靜肅、或醜陋、或險惡的的眼鼻眉目來顯影當代人因愛、恨、貪、嗔、痴的浮動心念而滲出的各種神情。李明則此後的作品對人性的虛假、造作、迂腐、矯情也時有指涉,但從「肖像」又回到了組合的片斷故事情節,以此來反映個人的生活發現並諷喻當下的社會現實。
中文作品名: | 左營蓮池潭 |
---|---|
英文作品名: | Lotus Pond in Zuoying |
作品年代: | 2004 |
媒材/分類: | 油彩與壓克力彩 |
尺寸: | 291×1092 cm |
作者: | 李明則 |
作者年代: | 1957 -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國美無雙 I - 館藏精品常設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