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生於嘉義朴子,本名楊國雄,更名「元太」,取自「原態」之音,這正是他的創作觀。中學時得臺灣前輩藝術家吳添敏的教導,之後進入臺北師範藝術科,再進入國立藝專雕塑組。由於家境清苦,為汲取更多的藝術訊息,在保守的年代常去舊書攤購買過期的書刊來了解歐美現代藝術的知識,也埋下了出國進修的想法,在四十歲時辭去教職,遠赴美國進修。留美期間鑽研陶藝,雕塑在美國多元文化與生活方式中影響了他的藝術創作,而選擇以陶藝為其藝術創作的表現,開創了將雕塑與陶藝結合的獨特風貌。回國後以一種絕對簡單的生活,將自己與泥土、人與土地融合為一,而執著在其陶藝創作中。
在「太極」系列之後,楊元太發展出較大型穩重佇立的矩形或橢圓體的陶作,他不斷的在造形上尋求突破,雖然他的作品如雕塑,但不能以雕塑視之,因為他對於陶的意義有深刻的詮釋。
戰後臺灣現代美術的發展一直以繪畫類項為主要表現,多數的藝術家相繼投入繪畫的創作與改革,在雕塑和其他立體的造形上較少有藝術家關注,因此在媒材的表現與形塑方面也少被論者所提及,楊元太是戰後臺灣第一代學院教育所培育的雕塑者,卻在留學之後選擇將陶藝與雕塑結合成為其藝術的表現形式,是臺灣現代雕塑和現代陶藝創作者的異數,其拓展新媒材的創作勇氣令人讚歎。他在陶藝領域沒有師承,卻能克服困難的技術創作一系列的作品,從「親情」、「鄉土的禮讚」、「歲月」、「海的戀情」、「牛的禮讚」、「大地組曲」、「火之舞」、「山韻」等代表作,全憑藉其不變的藝術理念和衷心的熱忱,而其簡單的塑造媒材是「火」、「土」的表現,並將雕塑的觀念與技巧融入,自然地流露出來,卻具有獨特屬性與無限寬廣的現代空間的表現。
中文作品名: | 作品'94-9 |
---|---|
英文作品名: | Work '94-9 |
作品年代: | 1994 |
媒材/分類: | 陶藝 |
尺寸: | 72×55×20 cm |
作者: | 楊元太 |
作者年代: | 1939 - |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
授權聯繫方式: | 數位典藏內容授權作業要點及說明 |
相關展覽: |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31~1940 ─ 二年級生 |
相關作品: | 太極 作品A 山韻作品1994-6 |